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水电与碳中和科普论坛
2022年9月18日,在《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20周年、第十九个“科普日”活动周到来之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河海大学及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在南京河海大学召开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水电与碳中和”为副主题的科普论坛活动。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主持论坛阶段,河海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同春主持论坛二阶段。参会的人员有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冯少东,河海大学校长、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徐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线上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周建平,河海大学副校长、校科协主席郑金海,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河海大学原副校长朱跃龙,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清华大学教授金峰(线上参会),以及相关专家、学者、代表、河海大学师生等,线上线下630多人。
本次“水电与碳中和”科普论坛,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新战略,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助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汇智聚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新贡献,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郑声安副理事长指出,本次“科普日”活动周的重点领域是聚焦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及生产等重点工作。水电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建设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电力系统的基石,其调节性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水电的建设发展也涉及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
图1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主持论坛阶段
冯少东副主席指出,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强省,能源需求巨大,目前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在消费总量中占比依然较大,按期乃至提前实现“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尤其是风电、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清洁化步伐,是路径。江苏省新能源发电量主要来自风电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自2016年以来,江苏省风力发电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占比均在40%以上。但由于风电和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缺点,而水电可以灵活调节并起到储能作用,能够抵消风电光伏对电网的不良影响,未来将长期作为承担灵活调节功能的可靠电源,在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实施路径上发挥关键作用。
图2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少东作论坛致辞
郑金海副校长指出,河海大学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发挥水电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作用,大力宣传水电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作用和水电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做强做优系列品牌科普活动,不断提升科普实效和社会影响力。未来,河海大学将协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紧密围绕战略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好“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作用,在服务“水安 全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复苏、水管理智能效率高、水文化传承弘扬”等方面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图3 河海大学副校长、校科协主席郑金海作论坛致辞
张野理事长从“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出发,指出能源转型发展对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是助力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稳定上网、保障电网可靠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必将在我国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中当仁不让地继续担纲重任。我们要在生态文明思想带领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动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光等新能源的协同发展,坚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4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作论坛致辞
王浩院士线上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风光水储互补开发,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带领能源革命,倒逼中国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甚至会带来颠覆性冲击!大力实施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开发是加快能源向低碳绿色转型、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实现风光水储互补开发利用,一要突破风光水储互补容量优化配置的技术瓶颈,增大风、光能的开发利用规模;二要突破风光水储互补优化调度运行的技术瓶颈,保障系统运行、提高运行效率;三要构建风光水储互补系统智慧管控平台,实现互补系统的智慧化运营管理;四要突破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瓶颈,增强互补系统的韧性。
图5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线上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周建平总工程师作专题报告《新时期水电开发新任务——论清洁能源基地和水风光储互补》。新时期水电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系统思维。水电开发要服务能源电力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带动新能源融合发展,水风光电储一体化综合开发;加强西部区域经济增长、乡村振兴与生态建设。建立健全各方共享水利开发的长效机制,构筑水电开发共建共享共赢新局面。统筹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
图6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建平作专题报告
主持人李同春教授指出本次论坛,以2022年科普日活动为契机,瞄准“碳中和”科技前沿,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必将与时俱进、科学准确地集成和传播碳中和有关知识和政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图7 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同春教授主持论坛二阶段
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作专题演讲报告《“双碳”目标与我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周期短、难度大,快速深度减排需提前做好技术储备,提前部署碳中和实施路径和技术研发。从我国国情出发,实现碳中和潜力的方向是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低碳化,根本性措施是实现能源生产清洁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化石能源总量2028年左右达峰,清洁能源2040年前成为主导能源。2030-2060年,我国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用能方式加快转向电能,全社会2/3的能源消费均为电能,实现能源消费体系转型。
图8 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作专题报告
金峰教授作专题报告《堆土混凝土坝碳减排效益评价与抽蓄电站应用关键问题分析》。堆石混凝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筑坝技术,工艺简单,施工快速,质量可靠,节约成本,环境友好。建立了完整的堆石混凝土坝技术标准体系,并由大坝委员会发布了部以中国原创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技术标准(200部)。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成立了堆石混凝土坝专委会,大力推动原创技术的交流和推广,加强我国坝工技术创新发展并大力服务于节能降耗及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图9 清华大学金峰教授线上参会并作专题报告
本次论坛的召开,对加强公众对碳排放本质和碳减排途径的理解,助力提升公众对水力发电和“双碳”目标的认识水平,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拒绝迷信、反对伪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公众更加好参与“双碳”工作和行动,具有积极推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