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官网!

新闻动态: 

学会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越是挑战越向前

发布时间:2022-11-28浏览次数:518

越是挑战越向前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胡亚安

越是挑战越向前

胡亚安参加大藤峡水利枢纽首船过闸试验

 

单纯、专注、奉献,这是胡亚安在大家心中的印象。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增选院士名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所长胡亚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随着喜人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位和蔼可亲的院士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赶上了好机遇,赶上了好时代”

14岁考上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现三峡大学),18岁考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攻读水工水力学硕士、博士,工作35年来,胡亚安一直从事内河水运通航建筑物的前沿技术攻关、核心装备研发和重大工程实践,先后为三峡、葛洲坝、大藤峡等高水头船闸以及景洪、向家坝、三峡等大型升船机和锦屏一级、白鹤滩、向家坝等巨型水电站水力学相关技术难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步一个脚印的胡亚安成绩斐然。不过他始终认为,这一切成绩归功于我国内河航运快速发展的时代造就和团队作用:“赶上葛洲坝做研究,又赶上三峡工程论证、科研,到三峡工程建成。在老一辈科学家团队的带领提携下,我们赶上了好机遇,赶上了好时代。”

“筑梦水利水运,好花结出好果”

2002年9月,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进入调试攻坚阶段,胡亚安是三峡北线船闸水力学现场调试负责人,需要全程驻守三峡工地。在输水阀门及工作段埋设传感设备期间,大半年间他每天徒手攀爬90米垂直爬梯,午饭都是从闸顶用绳子吊放盒饭解决;在协调指导参建各方如何调试的同时,调试工况编排、数据处理、分析研判、简报编写……每一件工作胡亚安都亲力亲为,经常通宵达旦。

通过胡亚安一年多的现场工作,船闸调试中存在的多项关键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在输水末期,因水流惯性作用形成的反向水头造成船舶断缆情况,以及船闸阀门操作方式等,为三峡船闸的试通航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胡亚安先后承担了近十项科研课题,对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开展了长期跟踪研究,针对三峡船闸不同阶段运行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技术措施。其中,胡亚安突破设计条件,优化船闸输水方式实现四级运行、一闸室待闸、增大船舶吃水控制标准提高单闸货运量等技术,为三峡船闸双向年过闸货运量1亿吨设计指标提前19年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成果能提前发挥效益,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辛苦付出,可以说是筑梦水利水运,好花结出了好果。”胡亚安说道。

“关键是要找出问题”

2001年起,胡亚安就对水力式升船机全新的升船机型式进行科研攻关。2011年4月底,我国自主研发的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在原型有水调试中出现船厢突然倾斜失稳、同步轴扭动过大的意外状况,调试工作被迫中止。

“当时,很多专家怀疑技术不成熟。我一直认为,原型一定能成功,关键是要找出问题。”胡亚安仍坚定自己创新的信心,顶住了压力。

于是,胡安亚承担了景洪水力式升船机抗倾斜机理研究和输水阀门抗振减蚀的科研任务,投入到船厢倾斜和船厢“飞车”等重大安全问题的解决中。多年反复奔波于科研试验场和工地之间,先后9次开展原型观测,终于揭示了“水一机一厢”耦合作用下的船厢稳定机理,研发微间隙大型封闭环形机械纠偏技术,发明主辅阀协同控制技术,创建了非恒定流变速运行控制理论和方法,实现了船厢平稳运行与对接。

2015年8月15日,第一艘船舶顺利通过景洪水力式升船机,标志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升船机取得成功;2016年12月18日,云南景洪水电站迎来了第一艘社会船舶,客船如同坐“电梯”般被提升了60多米,过程仅用时17分钟,中断12年全长350公里的澜沧江一湄公河航道,因此恢复了全程通航。

这是胡亚安和团队历时15年不辍努力的结果。“水力驱动式新型升船机”这项技术是中国水电百年来第一项完全自主的原创性整体技术,在升船机建设史是世界首创,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升船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顶得住压力,守得住信念”

“要勇挑重担、勇于创新,勇于承担有挑战性的课题,越是挑战的课题越有科研价值。”胡亚安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对从事科研的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在科研过程中,不要怕失败,要勇于直面创新的巨大风险,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经受住挫折、守得住信念,才能成功。”

当选院士后,胡亚安坦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胡亚安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水利水运科技工作者,将始终围绕国家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岗位,坚持问题导向,以“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创造出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之重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12月2日